1.广东粤剧院的人才及经典剧目
2.一代名伶红线女是谁?
3.莫汝城出生于哪里
4.求红线女的资料
红线女
红线女(1924年12月27日-2013年12月8日),原名邝健廉,女,汉族,祖籍广东开平,中国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派艺术创始人。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2013年12月8日,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
红线女是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红线女开创了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中文名:红线女
外文名:HungSin-nui
别名:邝健廉(原名)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东广州
出生日期:1924年12月27日
逝世日期:2013年12月8日
职业:粤剧表演艺术家
主要成就:开创粤剧红派艺术
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品:《荔枝颂》《昭君出塞》《关汉卿》《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性别:女
祖籍:广东开平水口
人物生平
1924年12月27日,出生于广东开平水口泮村。家住广州西关,常随母亲到戏院看戏,回来在家中仿效演唱。
1938年因日军侵华而失学,同年7、8月间,随母亲经澳门赴香港,拜舅母何芙莲为师,正式学艺,取艺名小燕红。1939年春节,在胜寿年班首次登台演出。从此,她在戏班中练功、学唱,演出扮丫环、宫女的角色。在香港郊区演出日场时,也担任一些戏份不多的配角,在“天光戏”中,还有机会演主角。
1940年,红线女随何芙莲临时搭班于靓少凤的金星剧团演出。1941年在上海演出,红线女当上了第三花旦。1943年,她在肇庆演出,在内地第一次用“红线女”这个艺名。从此,她成为“师曾剧团的正印花旦。以后到抗战大后方广西等地演出了许多马派剧目,如《苦凤莺怜》《斗气姑爷》《软皮蛇招郡马》等。
抗战胜利后,红线女定居香港,成为影剧两栖演员。1952年,在香港组建真善美剧团,并与马师曾、薛觉先等合演《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1952年,她在演出《一代天骄》《王昭君》,改编《蝴蝶夫人》和莎翁名著的实践上,根据自己的天赋,嗓音条件,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创造了“红腔”。
1955年,返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先后在广东粤剧团、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工作。20世纪50、60年代,红线女曾随团赴朝鲜、越南演出。
20世纪80年代,面对粤剧舞台演出的不景气,为振兴粤剧,她重排旧剧,编演新戏。1988年国庆前夕,红线女率广州粤剧团到北京举行了“红线女专场”;1994年,红线女又在北京主演《白燕迎春》,成功地塑造厂一个外科医生沈洁的艺术形象。
2009年,红线女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2013年12月8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8岁。
主要作品
影视作品
代表剧目
先后主演了《搜书院》《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山乡风云》《昭君公主》《白燕迎春》《刁蛮公主憨驸马》等许多剧目。
艺术特色
红腔以粤剧传统花旦唱腔为基础,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结合个人的声线条件,融汇创造出“甜、脆、圆、润、娇、水”的红腔风格,把粤剧花旦唱腔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在唱腔上,吸收了京剧名家梅兰芳唱腔、昆剧、话剧、歌剧、西洋歌唱、**等技巧,唱腔表现力更为丰富。她突破了传统粤剧中单纯表现女性媚美的框架,塑造的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表现出敢爱敢恨、藐视豪强、正气凛然的性格特征,唱腔为了与人物性格统一,表现出了婉约之中带有悲壮的刚柔相济风格。
红派艺术在唱腔艺术上以粤剧传统花旦唱腔为基础,吸收了京剧等其它剧种、以及美声歌唱、**等的技巧,结合个人的声线条件,融汇创造出了龙头凤尾、跌宕起伏、音域宽广、清脆秀丽、刚柔相济的红腔风格;在舞台艺术上,以粤剧传统花旦舞台功架为基础,吸收了京剧名家程砚秋的身段艺术,并将俞振飞、周小燕、朱传茗等戏剧名家的艺术融为一炉,突破了传统粤剧中单纯表现女性媚美的框架,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戏路极为宽广,不论古代的小家碧玉、宫廷贵人、青楼,还是现代革命女性,都能涤尽铅华,展示出东方女性清香淡雅的气质、高洁端庄的风韵,表现出敢爱敢恨、藐视豪强、正气凛然的性格特征,以及在抗拒苦难或悲剧命运中磨砺出那富于韧性的品格,表演细腻传神。现代剧《山乡风云》,更是在现代剧和传统表演程式的结合上获得了标志性的突破,被认为是粤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个人荣誉
1957年7月29日至8月10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演唱《昭君出塞》《荔枝颂》,获东方古典歌曲比赛金质奖章。
1985年,获美国亚洲协会和联合国交响乐协会分别颁发的“杰出艺人奖”和“太阳和平奖”。
1990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
1992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
2001年6月15日,红线女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接受“2001年度最杰出艺术家”的终身成就奖。这是由美国纽约州文化事务部设立的,每年向在艺术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亚洲艺术家颁奖。
2001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粤剧艺术杰出贡献奖”,文化部首届“造型和表演艺术创造研究成就奖”。
2002年1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红线女“粤剧艺术杰出贡献奖。
2010年4月7日,获“白玉兰”终身成就奖。
2010年12月21日,获广东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2011年6月29日,获广东省委授予“优秀***员”称号。
2012年2月27日,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2013年11月13日,获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十大杰出人物”
个人生活
红线女的堂伯父邝新华(邝殿卿),是同治年间粤剧再度兴起时的著名武生。他在广州重建粤剧行会组织八和会馆,并被推为“会首”,更因其演艺高超,同行尊奉为泰山北斗。红线女的外祖父声架南(谭杰南)是驰名于东南亚的武生。舅父靓少佳是历任人寿年、胜寿年等省港大班的正印小武,在省、港、澳、美国和东南亚均享有盛誉。舅母何芙莲也是著名花旦。
后世纪念
2013年12月13日,红线女追思会在广州红线女艺术中心举行。红线女的亲友、学生以及文艺界人士共同缅怀红线女为粤剧事业创新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追思会上首次播放了红线女访谈专题片《永恒的舞台》。
2013年12月16日,广州粤剧院举行一代名伶红线女追思会。
2013年12月17日,一代名伶红线女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广州殡仪馆白云厅举行。习、等党和国家***为红线女送来花圈致意。据悉,、、、、送来了花圈。送来花圈的还有、、、汪洋、、、朱_基、等。齐心、周秉德等也送来了花圈。广东省朱小丹、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等来到现场与红线女告别。遗体告别仪式上,哽咽着说:“”虽然广州天气寒冷,很多市民仍然风雨无阻来到殡仪馆送别他们热爱的红线女,记者发稿时,仍有不少市民在厅外的雨中排队等候,前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各界民众有数千人之多。
人物评价
音质优美,基础深厚稳实,音色清脆秀丽,富有变化,高、中,低音区的声音统一、匀称,既有嘹亮的歌喉,音域特别宽阔,又柔美而有力度。(文艺评论家李凌评)
红线女与祖国荣辱与共,善始善终,她的生命属于艺术,她的艺术属于人民。(红线女之子马鼎盛评)
广东粤剧院的人才及经典剧目
黎骏声的主要作品有《搜书院》、《苦凤莺怜》、《西厢月下情》、《花染状元红》、《钟无艳大破棋盘阵》、《范蠡献西施》、《骄后武则天》、《深宫假凤》、《柳毅传书》、《八宝公主与狄青》、《闹严府》、《异月情缘》、《花月影》、《汉文皇后》和《天鹅宴》等 广州粤剧团在推出的四个剧目中,力推年轻的武生花旦。担纲主演的文武生黎骏声和花旦崔玉梅成为该团的力捧对象。4月1日至4日的江南大戏院“粤剧黄金周”演出中,广州粤剧团将为观众献演四个精美剧目。其中4月1、3、4日晚演出的粤剧传统剧目《柳毅传书》、《八宝公主与狄青》、《闹严府》均由青年演员崔玉梅和黎骏声担纲主演,2日晚演出的《异月情缘》则由梁燕萍和黎骏声主演。广州粤剧团团长、著名粤剧演员倪惠英表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年轻演员通过不同剧目的集中表演,使粤剧观众认识他们、喜欢他们。她说:“作为广州市常年坚持的演出活动,‘粤剧黄金周’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推介年轻演员方面所起的作用。”
黎骏声自2001年广州粤剧团成立以来,均以倪惠英新搭档的身份出现。这对新的组合通过近两年的合作,越来越默契。黎骏声在广州粤剧团新剧《花月影》中所饰演的林园生一角,更得到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崔玉梅极具潜质,嗓音悦耳,扮相秀美。经过多年的舞台磨练,她的表演也越来越成熟,已具备担纲主演的条件。去年她还获得广州市粤剧演艺大赛金奖和省粤剧演艺大赛银奖。 粤剧的行内人士都对当今的粤剧市场有这么一句评价的话:“戏迷们喜欢看古装戏多过现代戏,爱看新戏多过老戏。”广州粤剧团将在佛山金马影剧院演出的大型古装剧《骄后武则天》、《深宫假凤》,就是两部可以让粤剧戏迷们趋之若鹜的古装大戏。据粤剧专家称,这两部剧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著名青年文武生黎骏声担纲演出,一定会让佛山戏迷们过足戏瘾。
《深宫假凤》不仅故事是全新的,还起用了大量新人,而著名粤剧演员倪惠英在全剧中担当灵魂人物———郑玉婵。作为一个老演员,又作为一个新团长,倪惠英这番的担子确实不轻,除了自己演好唱好,同时要指导、培养新人,还要从更高的层次上考虑剧团的生存和发展,负起振兴广州粤剧团、振兴粤剧的责任。这次推出的古装大戏,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深宫假凤》和《骄后武则天》都是宫廷里故事。《骄后武则天》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执政数十年的一个女皇帝武媚娘。少女年代,由于她的聪明学识,连一代明君唐太宗也忌讳她,欲置之于地。但媚娘侥幸没有,相反她在极度悲愤中感悟出为什么唐家三代都要将自己置于地而后快,后来这个有才华的女人坐上皇帝的宝座!
一代名伶红线女是谁?
剧院成立以来编演了400多个粤剧剧目,其中不少成为名剧或保留剧目,如《搜书院》、《关汉卿》、《山乡风云》、《梦断香销四十年》、《魂牵珠玑巷》、《伦文叙传奇》、《锦伞夫人》和《大明悲歌》等。
剧院人才荟萃,阵容鼎盛,行当齐全。马师曾、红线女、罗品超、白驹荣等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以他们精湛的表演享誉海内外。剧院注重艺术人才的梯队培养,数十年来造就了几代著名艺术家。1956年,广东粤剧团(广东粤剧院前身)赴京演出由马师曾、红线女主演的《搜书院》,观看了演出并书赠“批判性地接受民族文化遗产,创造性地发展地方戏曲音乐,使祖国的文化艺术发出新的光彩”的重要题词。
莫汝城出生于哪里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女,汉族,1924年12月27日生于广州,祖籍广东开平,中国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派艺术创始人。
历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七、八、九届代表。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2013年12月08日,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
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指出,红线女是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红线女开创了迄今为止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五四”思潮引领着现代粤剧史开篇,红派艺术在现代粤剧花旦行当发展进程中具有初创和里程碑意义,唱腔流派影响深远!红派艺术,以粤剧传统花旦唱腔为基础,吸收京剧、昆剧、话剧、歌剧、西洋歌唱、**等技巧,创造出龙头凤尾、跌宕起伏、音域宽广、清脆秀丽、刚柔相济的唱腔风格。
红线女饰演过《一代天骄》、《昭君出塞》、《关汉卿》、《搜书院》、《李香君》、《山乡风云》、《白燕迎春》等剧目,折射出妇女在追求自由、民主、正义道路上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荔枝颂》以粤曲去颂唱“南国荔枝红”,寓意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如火如荼,与时代主旋律完美契合,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粤剧因红线女而被同志誉为 “南国红豆”!当今许多粤剧演员和民间粤剧社团、私伙局,唱腔和表演都以红派艺术为典范。
建议参考: 希望满意并采纳。
求红线女的资料
莫汝城
莫汝城,广东粤剧院粤剧编剧。代表作(包括与人合作)《搜书院》、《山乡风云》、《李香君》等,粤剧研究成果有《粤剧弋腔浅探》、《粤剧昆腔牌子小考》、《粤剧小曲概说》等。因患肠癌在广州病逝。
中文名:莫汝城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高要
出生日期:1926年6月26日
逝世日期:2009年7月6日
职业:编剧
代表作品:《粤剧弋腔浅探》
宁封笔也不因人写曲
莫汝城从20世纪50年代参加粤剧工作以来,毕生留下精品佳作不少。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与杨子静等人合作编写《搜书院》、《山乡风云》,几十年来历经多次重排而长盛不衰。而他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李香君》一剧,主题曲《香君守楼》已成为了红腔名曲,广为流传。
在粤剧界,莫汝城有一桩广为人知的轶事:
约30年前,《搜书院》第一次到香港公演,马师曾和红线女担任主角,当时颇有名气的陈笑风担正小生。马、红主演的戏,向来小生的戏份很少,但唱家陈笑风要求在“书房会”一场中加一小段唱。作为“书房会”的执笔者,莫汝城对“大腕”陈笑风提的要求一口拒绝:“因人写曲乃粤剧的陋习,加一段曲容易,但要我迁就这一陋习,则绝无商量!”虽然当时红线女以及其他人也一再劝说,莫汝城还是毫不松动。有关方面只好让另一编剧加了一段曲,莫汝城得知,不悦,声称“今后再不写粤剧”。在莫汝城看来,“作品是作者的第二生命。除非你能说服我,否则岂能说改就改。”
“其实,他到底热爱粤剧的,哪能说戒就戒呢?”潘邦榛说,这三十年间,莫汝城曾应好友红线女之请创作剧本;若有同行晚辈写出一个基础较好的本子后,他也热心为之亲笔修改,又不署名,不谋利,令大家十分敬重。
粤剧界的第一位研究生
莫汝城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戏曲专业的研究生,是粤剧界的第一位研究生,他不仅是粤剧编剧,也是国内著名的粤剧研究专家。已逝的著名编剧杨子静曾评价莫汝城“是真正的读书人”。潘邦榛说,莫老的记忆力强得惊人,对粤剧历史上的名人名事如数家珍,是“粤剧的活字典”。
上世纪70年代末,莫汝城发表了《粤剧弋腔浅探》、《粤剧昆腔牌子小考》及《粤剧声腔的源流和变革》等一系列颇有见地的研究论文,后又参加了作为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的《中国戏曲志·广东卷》的主编工作,撰写了50多万字的有关粤剧史论的文章;上世纪90年代,红线女艺术中心成立后,红派艺术成了他的研究、推介的一个重点;至晚年,他仍然笔耕不辍,他与潘邦榛等人合作编纂《粤剧大辞典》,是广东省首部涵盖粤剧源流、音乐、剧目、大事记等内容的粤剧工具书。
七八十岁时仍致力于粤剧研究,莫汝城也时常感到精力不济,但又觉得“这些工作有意义,我总又觉得自己有责任,只有做下去”。
与红线女成莫逆之交
莫汝城长期过的是独居生活,在外人看来,颇有些遗世独立的“老夫子”姿态。
他的女儿莫柔说,因为父亲从不用手机,家里不装电话、也不装门铃。有一回,红线女有事找他,不得不请粤剧院老院长**进来敲门。作为莫汝城不多的至交之一,女姐曾写信劝他:“找个阿姨负责家务,阿姨煮了饭,可以邀孙儿们一起来家吃饭,享一下天伦之乐。”
莫汝城喜以诗词抒情。去世前,他闻知广东粤剧院正在筹备举行庆贺粤剧艺术大师罗品超百岁诞辰的活动,就在病榻上写了一首题为《庆祝鉴哥百岁上寿》》的贺诗。诗曰:艺坛一代展雄姿,银幕舞台树大旗。救弟写书存典范,名高北斗寿期颐。
这一生,莫汝城留下许多名篇佳句,却不曾为自己的人生赋一词一字咏叹。“如果父亲的一生可以凝聚成一句诗,那就是,‘春蚕到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女儿莫柔感念道。
红线女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粤剧著名表演艺术家。1927年生。幼年在广州,澳门读书,13岁从舅母何芙莲学戏,初以小燕红艺名登台。1942年,参加马师曾剧团在两广内地演出,得马师曾悉力教导和重用,改用红线女艺名,逐渐成名。15岁掌花旦正印,声名渐著。1944年,与马师曾结婚。抗战胜利后定居香港,成为影剧两栖演员,拍影片80多部。1945年后,演出范围扩大到香港、澳门、越南、新加坡、马来亚、菲律宾一带,成为首屈一指的“花旦王”。曾在香港组织“真善美”剧团,并参加拍摄《家》、《春》、《秋》等多部影片。1955年从香港回穗参加广东省粤剧团,代表作有《搜书院》.《昭君出塞》、《关汉卿》和《山乡风云》等。1957年凭《卖荔技》获世界青年联欢节东方歌曲竞赛金质奖章。
历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二、三届代表。其表演以细腻见长,勇于革新,继承前辈唱腔艺术并吸收兄弟剧种和西洋演唱技巧,形成“女腔”(“红腔”)。其音色清脆秀丽,行腔自然、婉转、丰美,真假嗓音能够巧妙结合,有“龙头凤尾”之誉,受到广大观众欢迎。
近些年红线女致力培养粤剧新人,组建小红豆粤剧团和红线女艺术中心。她领导“小红豆”剧团,对粤剧艺术继续贡献力量。代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李香君》、《昭君公主》和现代戏《山乡风云》等。主演的**名作有《秋》、《天长地久》现居广州,致力于推广粤剧艺术。